溴化锂溶液的PH值异常时,对机组有哪些危害?

作者: 普星制冷 【 原创 】 2025-07-19

在溴化锂制冷机组的运行体系中,溴化锂溶液的 PH 值是一项关键指标,其数值稳定在合理范围(通常为 9.0-10.5)是机组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。一旦 PH 值出现异常波动,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,都会对机组各系统造成多维度的损害,进而影响整体运行性能。

当溴化锂溶液 PH 值过低时,首当其冲的是加速金属部件的腐蚀。机组的传热管、壳体、溶液泵等核心部件多由碳钢、铜合金等金属制成,在酸性环境中,金属表面的氧化保护膜会被破坏,引发电化学腐蚀。以传热管为例,PH 值低于 8.5 时,铜管表面易出现均匀腐蚀,表现为管壁厚度逐渐变薄,严重时会出现穿孔泄漏,导致溶液与冷剂水混合,破坏制冷循环。同时,腐蚀产生的金属离子(如铜离子、铁离子)会污染溶液,使溶液颜色加深、透明度下降,进一步降低其吸收水蒸气的能力。长期处于低 PH 值环境,还会导致溶液泵叶轮、轴承等运动部件磨损加剧,缩短设备使用寿命,增加维保成本。

54962398_2254933_41703149586.jpg

PH 值过高则会引发另一种形式的损害。当溶液 PH 值超过 11.0 时,会促使溴化锂溶液中的锂离子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,生成难溶性的氢氧化物沉淀(如氢氧化铁、氢氧化铜)。这些沉淀物会附着在传热管表面形成污垢,降低换热效率,同时可能堵塞溶液喷淋孔和过滤器,导致溶液循环不畅。此外,高 PH 值环境会加速溶液中缓蚀剂的消耗,原本添加的铬酸锂等缓蚀剂因过度反应而失效,使金属部件失去保护,间接加剧腐蚀风险。对于机组的橡胶密封件、垫片等非金属材料,高碱性溶液还会使其发生溶胀、老化,导致系统气密性下降,增加不凝性气体渗入的概率。

溶液 PH 值异常还会破坏机组的制冷性能平衡。低 PH 值导致的金属腐蚀会产生大量杂质,这些杂质随溶液循环进入吸收器、蒸发器后,会附着在传热表面形成热阻,降低换热效率,使机组制冷量下降。而高 PH 值引发的沉淀和结垢,同样会阻碍热量传递,迫使机组消耗更多能源以维持设定制冷量,造成能耗飙升。例如,某商业楼宇的溴化锂机组因 PH 值长期偏低(7.8-8.2),半年内制冷效率下降 15%,每月多消耗天然气约 2000 立方米。此外,PH 值异常还可能导致溶液浓度控制失灵,发生器出口溶液浓度波动加大,易引发结晶风险,尤其在冬季或低负荷运行时,结晶会堵塞管路,造成机组突发性停机。

PH 值异常的危害还会延伸至溶液本身的稳定性。低 PH 值环境会促使溴化锂溶液分解,产生游离溴,不仅加剧溶液对金属的腐蚀,还会释放刺激性气体,影响机房环境安全。高 PH 值则会使溶液的粘度增加,流动性变差,导致溶液泵出口压力升高、能耗增加,同时降低溶液在吸收器内的喷淋效果,影响水蒸气吸收速率。长期处于异常 PH 值状态,溶液的化学性质会发生不可逆改变,即使后期调整 PH 值,也难以完全恢复其原有性能,最终可能需要更换整批溶液,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。

针对 PH 值异常的危害,日常维保中需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:定期取样检测溶液 PH 值,发现偏离标准范围时,及时添加氢溴酸(调低)或氢氧化锂(调高)进行调整;同时结合溶液浊度、金属离子含量等指标,判断是否需要更换部分溶液或进行净化处理。此外,还应检查缓蚀剂含量,确保其浓度维持在有效范围(通常为 0.1%-0.3%),以增强溶液对金属的保护能力。通过科学管控 PH 值,可从源头减少腐蚀、结垢等问题,保障溴化锂机组的长期稳定运行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电话
  • 联系